地址:广东省新澳门·游戏(中国)官方入口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80-011-0888
邮箱:admin@gx-image.com
更新时间:2024-06-17 06:09:51
春分 一刻千金的“阳历节”今日春分。在这个古老的中国节气到来时,“万物之母”太阳沿黄道从南向北来到直射地球赤道的位置,南北半球因此昼夜平分。在这个被天文学看作“春之始”的重要节气里,农人“一刻千金”忙稼穑,祭日大典在古都北京的日坛“复刻”,北京雨燕万里迢迢返家繁衍生息,传说中的华夏神龙一飞登天。诞生两千七百多年来,春分的故事总是与太阳、希望和生机紧紧相连。
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诞生的四个节气之一。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是在我国秦汉时期完备和确立起来的。比这个年代更早的春秋时期,也就是距今两千七百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就已经有了“二分二至”节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一年中,白天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叫作“夏至”;白天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一天叫作“冬至”;夹在中间、昼夜平分的两天叫做“春分”和“秋分”。这是中国人的祖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测,参照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创造出来的。
春分在古代被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候是研究气候时用的时间单位,说明这一段时间的气候特点。五天为一候,一个节气有三候。春分的三候通俗来说就是,在古代黄河流域,春分时燕子飞回了北方,下雨时有雷声,也有了闪电。
在春秋时期以前,没有这些节气的时候,中国的先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要根据天上星宿的出没来进行。从春秋时期到秦汉两朝,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逐渐完善、齐备,先人们掌握了节气月令,农耕活动就有了方便的依据,不用再仰观天象了。
在农事劳作方面的历法中,中国人有自己独创的农历。因为像春分这样的节气都出现在与阳历日期相对应的农历里,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包括春分在内的这些节气都是阴历节气。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体现中国人智慧的阴阳合历,而节气恰恰就是属于农历中的阳历部分的。节气是完全跟着太阳走的,是跟太阳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历、公历相符合的。每个节气都有相对固定的日期,经过百年、千年也还是一样,前后最多相差一两天。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这句农谚新澳门游戏,道出了包括春分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身处北半球的华夏农耕文明来说,春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节气。
“春分”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昼夜平分,白天黑夜各为12个小时;还有一个是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因此平分了春季。春分过后,太阳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变得越来越长。在日益充足的阳光照射下,身处北半球的中华大地气温快速攀升,雨水也明显增加。要期望获得秋天谷满仓的丰收,全靠此时应节繁忙的春管春播农事活动。这从有关春分的众多农谚中可见一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这是在提醒人们千万不要误了春分的节气,要抓紧这金贵的时间给小麦浇水、施肥,让作物旺盛生长。“春分时节,果树嫁接”“春分栽不妥,再栽难成活”,这是在告诉人们春分正是栽植、嫁接果树的最佳时机,莫要错过。还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分春分,好点花生”……
春分今又至。在这个草长莺飞、生机勃发的时节,人们忙碌而欣喜地播撒着新一年充满希望的种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精心呵护着未来的丰收。
古时的春分还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祭日典礼,民间的老百姓热闹地聚会过节。
春分祭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礼之一新澳门游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礼记》中记载有“祭日于坛”“祭日于东”,后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注疏“谓春分也”,讲的就是周天子春分祭日的事。春分祭日,是农耕社会里人类对“万物之母”太阳的一种原始崇拜。继周天子之后,秦始皇和汉武帝也都曾举行过祭日活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山东荣成的成山头(古人认为那里是日神所在的地方)设“日主祠”,祭拜日神。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记载,汉武帝也曾“礼日成山”,也就是在成山头祭祀日神。我国于1979年和1982年在成山头出土的秦汉时期玉璧、玉圭等两组玉器,或许就是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祭日时用过的祭玉。
在春分这个重要节气举行祭日典礼的传统,就这样一代代沿袭下来。到了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为春分祭日特意建造了日坛。据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上世纪80年代的祭日研究,“建专坛以祀日,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洪武之年,太阳出现黑点,朱元璋认为是负责祭日的官员不诚所至,便命建日坛于南京。明朝迁都北京后,1530年建日坛于京。”这也道出了古都北京五大坛之一日坛的来历。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祭坛——日坛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方创建。日坛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那时的日坛为单层白石筑成,高近2米、面积17平方米,坛面用红色琉璃砖墁砌,象征着太阳。明朝皇帝祭日,要在春分当天日出时举行,祭日的玉用红色,绸用红色,乐用七奏(七个乐章),舞用八佾(音yì,八佾为周朝规制的天子乐舞规格),皇帝身着红色祭服,向大明之神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祈求赐福。
到了清朝时,春分祭日的日坛有了不少变化,祭坛由红色琉璃改为灰色“金砖”铺面,坛四周也建起了环形围墙,乾隆皇帝还对坛周布局做了微调。春分祭日时,皇帝要,具服殿就是皇帝休息之所。明朝时,具服殿建在祭台西棂星门外南侧。1742年时,乾隆皇帝认为:“日坛具服殿旧址建于坛南,临祭时必须经过神路始至殿所,似与诚敬之仪未协。”便将具服殿移到了祭台西北侧。
关于春分祭日的记载,清朝留存的历史文献最为完备和系统。清朝时,祭日前一天就有候时官开始做准备了。在春分当天日出前,皇帝穿祭服乘礼舆前往日坛。一切准备停当,待卯时初刻(清晨5时多),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祭祀礼仪开始。祭祀礼仪分为迎神、奠玉帛、初献、亚献、终献、答福胙、撤馔、送神、送燎九个程序。在导迎乐的伴奏下,卤簿仪仗(相当于皇家仪仗队)进入圆坛,皇帝沿汉白玉神路步入圆坛。在被古人视为神乐和敬天法祖圣乐的中和韶乐声中,皇帝登上拜坛,向太阳神行三跪九叩大礼,献上玉和帛,并进香,迎接太阳神。在祭祀乐章中起舞的祭祀舞蹈为八佾,武舞生、文舞生各64人,武舞执干戚、文舞执羽籥(音yuè)。行初献礼时用武功舞,行亚献、终献礼时用文德舞,以表示武功取天下,而以文德治天下之意。
在春分祭日时,读祝官还要恭读祝文。那给太阳神的祝文上都写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的一份春分祭日的祝文:“嗣天子弘历谨告于大明之神(太阳神)曰:钦惟神阳精之宗,列神之首,神光下照,四极无遗,功垂今昔,率土仰赖,兹当仲春,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醴之仪,恭祀于神,伏惟鉴歆,赐福黎庶。尚飨。”大致意思是说,大明之神(太阳神)是众神之首,阳光普照大地,功德无量,国之疆土都仰仗依赖着太阳。春分时刻我们遵循古代典仪,用玉帛、牺牲和美酒敬献大明之神(太阳神),并以大礼参拜,希望太阳神赐福给黎民百姓。从这篇祝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古时人们对太阳神特别崇拜,通过隆重的春分祭日典仪,期待在春耕伊始之际获得太阳神的庇佑和赐福,让国之根本的农事得以顺利丰收。
古时春分这一日,也是民间老百姓的节日,节庆活动十分热闹,邻里聚会娱乐,充满欢乐的生活气息。民间能说会唱的“春官”会吟唱着劝耕、祝福的歌谣,给人们送去春牛图。农家会给自家耕牛喂糯米团,希望它能在紧张的春耕生产中多出力,帮人们获得秋天的丰收。
明清时期,每到春分时节,北方的人们还会吃一种叫作“太阳糕”的传统节令食品。太阳糕又名“小鸡糕”,是一种用大米面和绵白糖蒸成的圆形小饼,上面印着一只朱红的金鸡引颈长啼。在老北京的习俗中,糕点铺子通常在元宵节后就开始制作太阳糕了,在春分日的前三天开始出售,年糕小贩们也会在春分那天走街串巷叫卖太阳糕。小小的一块太阳糕,表达了人们对太阳普照大地的感恩,也寄托了人们向太阳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清朝时,北京人过春分还喜食一种豆面糕——“驴打滚”。“驴打滚”是一种豆面卷,是有名的北京小吃。它起源于盛产黍米的东北和承德地区,传入北京后,因其最后一道制作工序是撒上黄豆面,犹如毛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而得名“驴打滚”。人们在春分时吃驴打滚,希望能避邪祈福,也寓意着春季到来,生机勃发。江南地区的人家在春分时会吃汤圆,同时煮一些没有包心的汤圆,以细竹签穿在一起,置于田间,名曰“粘雀子嘴”,认为此举可避免雀子啄食庄稼。
春分这天,还有一个男女老少都喜欢玩儿的古老游戏——竖鸡蛋。唐朝诗人刘长卿有《春分》诗道:“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春分这天竖鸡蛋的习俗,据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那为什么在春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而且,如果选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也会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游戏,现在已经全世界流行。据美国天文科普作家菲尔·普莱特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对“竖蛋”的了解,源于1945年驻重庆的美国记者在《生活》杂志中对中国习俗的报道。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国外的人们纷纷效仿,“春分竖蛋”也逐渐成了全球性的节气民俗。
除了中国,春分也是很多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都把春分作为新年,墨西哥人和美国印第安后裔也有欢庆春分的习俗。对于墨西哥人来说,春分是开启春季的节点,每年春分这一天,人们都要聚集在墨西哥城周边的金字塔建筑群,隆重庆祝和迎接春分的到来。
春分祭日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国之大典,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乐文化。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先后有明天启、崇祯,清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位皇帝到日坛亲祀。祭日直到1843年后逐渐停止。2011年春分,日坛祭日典仪在中断160多年后首次复原。
整场祭日典仪分为卤簿仪仗、祭礼及乐舞展示、皇帝回銮三部分,从祭祀音乐、舞蹈、礼仪表演到服装、乐器、道具制作都最大限度地依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进行,较为完整地“复刻”了清朝春分祭日典仪。两百多人组成的表演队伍,为观众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庄严肃穆的祭祀典仪。
复原后的春分祭日典仪,还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古代的祭日是不允许平民百姓参加的,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复原后的春分祭日典仪,在传承中华传统“礼”文化的同时,还创意了大家能够共同参与的“太阳礼”,让观礼的每个人都变成了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参与者,成为春分祭日典仪的一部分。
就在“皇帝”跪拜的同时,现场讲解祭日典仪的主持人也请观众一起行“太阳礼”,崇尚自然、感恩自然:自然端正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小臂与地面平行,象征着四海升平;右手握拳紧贴于胸,左手在外护住右手,双手紧握,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目视东方,面向太阳,寓意把希望交给太阳,祈盼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2023年,北京日坛公园最知名的景观之一圜坛正式开放,供游客免费参观。这里,正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祭祀太阳神的地方,也是日坛春分祭日典仪再度呈现的地方。今年春分又至,期待更多人参与中华古老典仪的创新传承,让古都北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
被誉为世界9大神秘古观象台之一的墨西哥卡斯蒂略金字塔顶端的神庙中,有许多精心雕刻的图案,玛雅人据此判断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到来。金字塔的台阶总数加上一个顶层正好是365级,代表着一年的天数。北面边墙下端刻着一个带羽毛的蛇头,蛇嘴里吐出一条长1.6米的大舌头。每年春分、秋分两天的下午,一个蛇影就会在塔上出现。
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也与春分有渊源。金台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燕昭王建造黄金台的故事。燕昭王筑高台并“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即用重金广纳天下贤士人才新澳门游戏。“金台夕照”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的一小段时间内,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台子因地势较高而呈现一片金色。乾隆皇帝巡行至此,看到这番景象颇为动心,遂令就地立碑一座,正面题“金台夕照”,背面是一首七言诗。2002年,在修建京广大厦时出土此碑,物专家考证后,将此碑立于东三环中路23号即财富中心楼下。
在我国古代,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这是因为,在古代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立春前后土壤已经开始解冻,农人从立春就开始春耕生产的缘故。在天文学上,则是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来划分四季的。春分就是天文学上春季的开始。但是这也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各地的气候情况。
1934年,我国气候学家张宝坤提出以候平均气温(即五天为一候的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他把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下定为冬季,10℃至22℃之间定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就是夏季。由于这个标准比较符合我国气候的地理分布,也接近各种植物各个季节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直到现在,一般仍采用这个标准来划分四季。按照这个标准,北京的“春之始”大约在三月底、四月初。